行远讲座第四讲:许宏讲述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诞生史

作者:赵琪来源:行远书院发布时间:2016-05-01点击数:673

本站讯 4月28日下午,行远讲座第四讲在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二会议室开讲。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许宏教授,为海大师生带来题为“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诞生史”的演讲。许宏教授以一个考古学家的视角,带大家审视了中国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用一个考古人的情怀,解答了何以“中国”。讲座由李华军副校长主持。

许宏教授从“百年中国:寻根问祖之旅”入题,讲述考古人坚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既以科学理性和文明认知追求史实复原,又以救亡图存和民族主义意识建构国族认同。许宏教授指出,对于中国诞生史存在不同的解读,考古人应该以自己相对独立的身份参与写史,多元思维的并存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谈到“中国”的由来,许宏教授以考古学为本位讲述了他的观点。根据多年的考古研究,许宏教授认为,早期“中国”即指东亚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文化就是最早的“中国”。他说,如果将中国古文明置于公元前全球文明史的时空框架中,就可以看出二里头文化之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文明较分散;而后欧亚大陆的青铜文化东渐,中原崛起,“满天星斗”的分散文化发展成“众星捧月”的二里头都邑,二里头文化就处在由多元到一体的节点上。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国”,最早只能上溯到二里头,因此二里头文化应是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文化出现在河南洛阳盆地,作为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许宏教授说起二里头遗址的诸多重大发现如数家珍。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宫城、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绿松石器作坊、青铜礼器群等等,皆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东亚大陆从未出现过的遗迹遗物。“二里头出土的东西,都可能成为中国之最。”据考古研究发现,二里头式的酒礼、牙璋等一度扩散至长城以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而这些青铜礼器、酒器、礼仪化的爵等,对中国古代王朝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成为后世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符号。二里头文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早期中国的形成,许宏教授认为早期既不是单纯土生土长的,也不完全是外来的。从全球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早期中国不是封闭的,而是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以全球青铜文化为例,最早的天然铜打制器和最早的铸造铜器分别出现在现在的伊拉克和土耳其,古代中国青铜器有可能是受西方青铜文化影响而出现的。许教授同时强调,对于二里头文化的性质界定、对“中国”由来的研究现在还存在争论。考古只呈现发掘的东西,解读则会结合考古学家的经验,这也使得考古领域的许多问题具有不可检验性,没有错误和正确之分。现在,考古发掘的许多现象仍然没有找到本土来源,没有合理解释,有待进一步探索。

讲座最后,行远书院院长钱致榕先生主持问答环节,许教授与现场师生交流互动,就大家的提问一一解答。

为方便鱼山校区师生聆听行远讲座,行远书院首次在鱼山校区胜利楼报告厅增设了视频分会场,进行同步讲座。近50名对许宏教授及其研究领域感兴趣的鱼山校区师生来到分会场,聆听了许教授的精彩报告。

许宏教授在作讲座

鱼山校区视频分会场

文:赵琪 图:刘莅 罗帅 曹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