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讲座第十七讲:王贻芳院士谈大科学装置与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作者:刘佳睿 王玲玲来源:行远书院发布时间:2019-05-20点击数:704

516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行远讲座第十七讲在图书馆第二会议室开讲。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为海大学子带来题为“大科学装置: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的精彩报告。校长于志刚主持讲座。

王贻芳院士从文明与科学的发展谈起,介绍了人类文明从思想到仪器的进步。他指出,现代科学依赖于仪器设备,从桌面仪器到大科学装置的发展,是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不断加深的过程。基于此,从宇宙学标准模型到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则表明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现代科学越来越依赖大科学装置,本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如引力波、希格斯粒子、中微子振荡等均依赖于大科学装置。

王贻芳院士进一步介绍了大科学装置的特点、目的、意义及其用途,并结合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他特别指出,我国作为后发者,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实现快速发展,但也因此很难获得革命性的领先。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我国需要“优化投入”,以点带面,长远规划,逐步从“拾遗补漏”转向正面竞争;同时还需要注重国际合作,秉持开放态度,善于学习积累,从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随后,王贻芳院士以粒子物理研究情况为例,对为何做、如何做大科学装置展开介绍。他强调,粒子物理研究已取得辉煌成就,但这并不是终点。在不断的研究中,会发现实验中有一些现象有超出标准模型的迹象,为此,科学的发展需要寻找更多的实验证据。我国依靠大科学装置在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既有正在运行中的相关国际合作项目,也有对未来研究项目的部署规划。他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及江门中微子实验为例,介绍了我国中微子实验的情况,与在座师生分享了他提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并率领团队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的过程。他说:“一旦开始做一个实验,提出一个方案,就一定要做到极致,才能领先别人。”

王贻芳院士认为,发展大科学装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可以使先进的技术得以牵引、推动、积累、扩散,能够保障人才在项目中得到锻炼培养,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我国大科学装置的研制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和积累,已经走上了世界舞台,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也将继续推动大科学装置的发展,未来三十年是我们国家能否实现科学领先的关键时期,大科学装置会成为引领的动力和重要的标志。

讲座最后,王贻芳院士与现场师生深入互动,就师生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于志刚校长总结说,王院士在讲座中清晰地讲述了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进步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的发现是好奇心驱动的。实验物理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完美地结合起来,从事这项研究必须有很大的梦想,有科学的猜测,但所有的猜测最终必须一个一个落地,拿到实验数据,也就是把梦想和现实联系起来,这对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有很大的启发。 

王贻芳院士主讲授“大科学装置: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文:刘佳睿 王玲玲 图:路越


编辑: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