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大学时代的“传统”——朱自强教授在中国海洋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作者:xysy来源:行远书院发布时间:2023-06-27点击数:27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完成大学本科学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喜事。在这个可喜可贺的时刻,我首先要代表中国海洋大学的老师们,对你们圆满完成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你们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这一人生的转折点上,在这个必将成为珍贵记忆的庄严时刻,我有许多话想对你们说。时间有限,作为你们的老师,我还是发自内心地说几句寄托希望的话,为你们送上一程。

我下面要讲的话,概括为一句就是:保持大学时代的“传统”。

几乎对在座的所有同学来说,大学本科学习的四年,都是人生的最重要的阶段,最值得格外地珍惜并加以守护。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大学是一个真正学习的地方,大学是一个发现自我的地方。

与奉行应试教育的中学相比较,大学就是一个真正学习的地方。四年前,你们走进大学校门,终于结束了内卷的应试学习,从反复刷题、机械记忆知识、死背标准答案这种学习的仆从,逐渐变成了能够独立思考、发现知识的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状态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所谓“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应试教育就是“假传万卷书”的教育,它把学生的心灵视作空空的容器,将现成的、固定的知识,反反复复地倾倒进去,将其灌满,导致学生的心智失去了足够的生长空间。而大学阶段的教育,才是一种“真传一张纸”的教育。这一张“纸”就是发现知识的方法。康德说,所谓科学,就是研究它的方法。教育的真谛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掌握发现知识的方法。发现知识的方法,就是道家哲学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那个“道”。

大学还是可以让青年人发现“自我”、创造“自我”的地方。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是不可能有效地帮助年轻人自觉地发展出自我的,甚至毋宁说,正是浑浑噩噩刷题的应试教育压抑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我在课堂上与新入学的本科生讨论自我人格的建构问题,很多同学一脸茫然,不少同学表示,几乎没有在内心正视过、审视过自我。北京大学的心理咨询教授徐凯文提出了“空心病”这一具有时代性的概念,他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很多入学新生出现了“空心病”这一症候。这样的学生对徐教授说:“徐老师,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空心病”病症的根源之一,就是自我的缺失。

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相对纯粹的专业学习之前,本科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最是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发现、建构自我的教育。我现在在行远书院工作,行远书院是我们学校本科教育的特区、通识教育的实验区。行远书院通过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通,经常引导学生反思的问题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自我”是人的精神生命的主要组成力量。还是那句话,“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大学时代的教育帮助青年人发现、建构出的真实、积极的“自我”人格,就是真传的那张“纸”。就是道家哲学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那个“道”。真实、积极的“自我”人格,可以帮助青年人走出生活方向的迷失,可以使一个人富于勃勃生机和创造性。一位著名的发明家就说过,你要想成为一个发明家,就得拥有大如一卡车的自我。

我们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为此必须将我们的国家打造成一个创新型社会,而每个人学会发现知识的方法和拥有积极的自我,正是支撑创新型社会的两个重要的条件。我希望同学们将积极的“自我”与党和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伟大复兴融合在一起,运用发现知识的的方法,做一个心怀理想、肩负责任的人,成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堪用人才。

同学们,你们即将走出大学的校门了,我希望你们不要将大学毕业看作是学习的结束,而是看作走进“社会”这所新的“大学”,进行新的学习的开始。在这所新的“大学”里,竞争更加真实而且可能更加激烈,甚至AIGPT也会来与你们争夺“饭碗”。因此,我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大学时代的传统,成为一个终生学习的人。我所说的“大学时代”特指本科生时代。我所说的大学时代的传统,就是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发现自我、创造自我的精神追求。我相信,保持大学时代的这两个传统,在越发激烈的竞争面前,在既没有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也没有“自我”意识能力的GPT的挑战面前,你们将始终能成为一个不断进取、不断成长的强者。

亲爱的同学们,当毕业典礼结束,你们一走出这座体育馆的大门,就走向社会,步入了新的人生旅程。未来在等待着你们,当然困难也企图阻止你们,艰苦也要来考验你们,但希望更在前方召唤着你们。望着你们渐行渐远的身影,我们这些老师,会时常在心中想念你们,惦念你们,祝福你们!

最后,让我用水木年华的《启程》这首歌的一句歌词送你们启程——

“明天就等在下一个路口,再远的风景你们会到达。”

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后会有期!


图片: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