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天文协会应邀参加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

作者:熊家锐来源:行远书院发布时间:2025-04-07点击数:38

   

    325-30日,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科研机构,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德国亥姆霍兹地球科学中心、日本东京大学等单位的近90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太阳系和行星空间环境、行星地质与化学、行星内部物理与动力学以及深空探测技术等前沿领域,展开了高水平深层次的学术研讨。由行远书院指导的中国海洋大学天文协会应邀参加,熊家锐同学获得论坛“本科生资助计划”资助,其投稿论文入围论坛报告,并获评“优秀青年论文奖”。

获奖证书

青年行星论坛”是由国内行星科学领域的青年研究学者发起的定期、组织化的交流合作平台。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先后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承办了五届。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承办,设置行星地质与化学”“行星内部物理与动力学”“行星科普与科学教育”等11个专题分会场。

327日,中国海洋大学天文协会成员、海洋与大气学院2022级本科生熊家锐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在“行星科普与科学教育”分论坛中介绍了行远书院联合校天文协会,利用远程天文台开展太阳系小行星天体测光观测的实践。他提出:爱好者级别的低成本小口径望远镜,也可以观测到亮小天体的光变曲线以及小天体掩星事件。中国海洋大学通过远程天文台200mm口径望远镜,成功积累了大量小天体光变数据,并获得了小行星中心(MPC)颁发的观测站编号。通过发动本科生参与观测实践,可以在培养他们天文观测兴趣、开展科普教育的同时,及早参与到严肃的科研活动中来。熊家锐同学的报告引发了与会专家的讨论和认可。

获论坛“本科生资助计划”的同学领奖(右九为熊家锐)

经大会学术委员会评审,全国共50篇论文获评优秀成果。由熊家锐担任第一作者、路越担任指导老师的论文《基于太阳系小天体测光的行星科学本科生教育》获得该奖项,熊家锐同学也获得论坛“本科生资助计划”资助。

作为学校通识教育的实验区和本科教学改革的“特区”,行远书院始终坚持重视第二课堂建设,不断拓展学生潜能,为他们搭建高质量实践平台。近年来,行远书院指导海大天文协会开展的天文观测相关实践成果丰硕,多次参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掩星观测并获证书,建成“中国流星监测中国海洋大学子站”并获评优秀站点,建成“Xingyuan”远程天文台并获国际小行星中心编号O40;书院第五期学生郭辰洋同学拍摄的《中国空间站凌日》被宇航员带上太空,在中国空间站展示,指导老师路越拍摄的《晨昏线上的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获中国天文学会天文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第二名。天文协会熊家锐同学利用天文台数据,在期刊《The Minor Planet Bulletin》上发表英文论文一篇。

近地小行星2016 TF93的光变曲线,使用Xingyuan远程天文台拍摄于2025年2月1日至6日

未来,行远书院将继续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育人理念,进一步夯实基础,为培育更多胸怀天地的优秀学生贡献行远力量。


作者:熊家锐

图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